关于殡葬改革的申论文章(殡葬改革的看法)

急求~!!关于殡葬改革和殡葬行业新形象方面的论文~!谢谢

北京市殡葬改革30年成果概况

北京市殡葬管理机构是北京解放以后,从接收和改造“杠房”等旧的殡葬服务行业发展而来。作为政府管理殡葬事务的职能部门??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于1984年正式成立。随着北京市各项民政事业的发展,北京市的殡葬工作坚持殡葬改革的方向,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为首都殡葬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北京市殡葬管理处把目光放在树立殡葬行业新形象上,促进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殡葬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取得了突出成就。

一、深化殡葬改革

北京是六朝古都,市井风俗独特,从晚清延续下来的旧丧葬习俗颇多,既是佛、道等宗教仪式和纯民俗的混合,又兼有满、汉等民族特色,既隆重又繁琐。其中,以土葬为主的丧葬习俗亟需变革。1956年4月27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在实行火葬倡议书上签字,揭开了中国殡葬改革的序幕,大大加速了全国人民由土葬习俗到火葬改革的转变过程。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殡葬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同步,殡葬习俗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推行火葬是我国殡葬改革的核心内容,火化率是推行火葬成绩的重要标志。北京市自从推行火葬以后,火化率一直保持全国前列,但是在80年代,由于旧的丧葬陋俗有所抬头,土葬回潮,造成火化率下滑。90年代以来,北京市及各区县民政局和各殡葬事业管理部门加大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基层殡葬网络组织和居(家)委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把殡葬改革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引导广大群众摈弃旧的丧葬陋俗,倡导文明节俭的殡仪新风。为此,北京市殡葬管理处采取有力措施,协调各级民政部门层层抓落实,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和任务,采取说服教育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火化率遏制土葬陋俗,有效控制了土葬及尸体外运事件,使北京市的火化率从1984年的64%稳步提高到1994年的98%。1994年以后持续保持在98%以上,18个区县中有15个火化率达到100%。

北京市还一直把提高火化率与治理乱埋乱葬现象结合起来,对平坟工作长抓不懈。由于平坟工作复杂,往往是平而复起,屡平屡起,一些干部只能“望坟兴叹”。1998年是北京市平坟工作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北京市各级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精神和市领导关于“要彻底治理乱埋乱葬”的指示要求,把平坟专项治理作为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行动中,市及各区、县的领导亲自抓,有的区县领导亲自平掉自家祖坟,起到了带头作用。同时,给平坟户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及建立公益性骨灰林、骨灰堂等措施,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仅1999年,全市共平坟7万多个,净化了公路、铁路两侧、河湖、旅游风景区可视范围内的环境,既防止了乱埋乱葬,也堵塞了土葬陋习的回潮。

骨灰安置也是殡葬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1987年以前,主要依靠骨灰堂安放骨灰,场地狭小,祭扫不便,且容易造成人员拥挤,形成事故隐患。1987年清明手饥节老山骨灰堂前因祭扫群众过多,拥挤不堪,险些造成重大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90年代以来,北京市先后兴建了近30个公墓以解决骨灰安置问题。但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人口迅速增长与对墓地不断需求的毕稿返矛盾日益突出。北京市每年人口死亡数约为7万多人,如果都要占地修墓的话,人们的生存空间就会被逝者大量占用,骨灰安置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为此,北京市大力推行骨灰处理多样化、立体化,推出了骨灰堂、骨灰墙、骨灰廊、骨灰塔、骨灰深葬亭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土地,也节约了修墓所需的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新的安葬方式,引导人们把保留骨灰向少占地或不占土地的方向发展,进而达到不保留骨灰的目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市在一些陵园建设骨灰林试行植树葬。骨灰林由殡葬部门管理,参照林业部门经营管理办法,结合殡葬行业的特点实行科学化管理。园方负责树木敬档保活,并允许丧家根据亡者生前的爱好、习俗、信仰、身份等选择不同的树种,可由园方植树,也可由丧家自己植树,允许丧主与其直系亲属的骨灰安葬于同一棵数下。骨灰林不占耕地,将荒山瘠地绿化,既可减少国家对绿化的投资,又大大减轻了国家对增设骨灰安放设施而增加的财政负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李先念、陈云、聂荣臻、彭真、杨得志等同志的骨灰深植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常青树下。2001年10月,北京市首家花园型无墓碑公墓??北京长青园正式营业,海淀区、丰台区、昌平区也先后建成以绿葬为主的陵园。在这里,传统的墓碑被各类树木和花草所取代,草坪葬、植树葬、骨灰墙代表了绿色殡葬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以绿色环保为主旨的“绿色安葬”方式开始在北京正式推行。

更令殡葬工作者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动,很多人开始逐步认可不保留骨灰的骨灰海撒方式。1994年5月,北京市成功组织了首次海撒活动,共有185位亡者的骨灰伴着鲜花与思念从天津渤海湾撒入浩瀚的大海。从1994年5月到2007年底,北京已组织了60次海撒,共有11332人参加,有5303位亡者的骨灰撒入大海。由厚葬、土葬到薄葬、火葬,从保留骨灰到骨灰撒入大海,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二、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

北京市殡葬改革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纠正解决,将阻碍殡葬事业的发展,有的甚至会酿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据统计,截止1994年底,北京市先后出现39座非法公墓,共占地600亩,兴建坟墓2.2万余座。对此,殡葬管理部门认识到:虽然遗体火葬这一文明的丧葬习俗已被绝大多数群众接受,但要改变中国几千年遗留的丧葬观念,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去规范人们的丧葬行为,巩固已取得的殡葬改革成果。1996年7月11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全国率先通过了《北京市殡葬管理暂行条例》,2001年进行了修订,正式颁布了《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标志着北京市的殡葬管理已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轨道。

北京市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还于同年10月成立了全国第一支殡葬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全面负责北京市的殡葬行政执法工作,并对区县的殡葬行政执法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执法人员必须执证上岗,北京市民政局每年举办执法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殡葬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了执法的规范化。北京市政府专门发文,对取缔、改造非法公墓和平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责成有关部门将这项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治理“脏、乱、差”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清理整顿。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依据《条例》及市政府指示精神,先后制订了《北京市殡葬管理行政执法办法》等四个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并与各区县执法人员联合作战。他们从严整顿、清理了北京市的非法公墓,取缔非法殡仪机构和无照摊贩,没收、销毁了一大批丧葬迷信用品,平毁几万座散葬公墓,对8个城区的寿衣店进行常年检查,严厉处罚和取缔出售丧葬迷信用品的经营网点。1997年至2008年间,北京市共开展殡葬执法19300人次,纠正违法行为6793起,罚款、没收违法所得821943元。而且,所有的殡葬管理行政执法行为均未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北京市将市场机制引入殡葬行业中,用激励机制催化职工潜能,用淘汰机制吐故纳新,为殡葬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按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对殡葬事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了重大改革。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责任制,以制度规范职工行为。1994年,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实行代班主任制度,让职工直接参与管理,实现了民主管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东郊殡仪馆也建立了每日主任值班制度,负责处理当班的业务工作,解决突发问题,考核当日值班人员,收集丧家意见等。二是继续完善经营承包办法,把管理、服务、经营和经济指标逐级分解承包到班组或个人,改革分配办法,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模式,实行奖效挂钩,拉大奖金差距,使殡葬一线的职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坚持定期对职工进行业绩考核,做到奖勤罚懒,对工作不积极以及出现业务差错的同志扣发奖金或调离岗位,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给予相应奖励。目前,北京殡葬管理已建立了基本合理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殡葬业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而演绎变革,但它的发展相对滞后,且不平衡。在长期的演变中,不同地区、不同信仰、不同生活习性,演绎了不同的殡葬方式、殡葬理念。如何剖析现状,引导突破,这也正是时代赋予殡葬文化的重任。北京市殡葬管理部门顺势而为,注重营造整个行业的文化氛围,发挥理论先导作用,在以往文化建设成就基础上,成立以殡葬工作研究和殡葬文化研究为主的机构,并出版体现北京殡葬行业特点的杂志《八宝山》。良好的行业文化形象,吸引了一批批人才加盟殡葬事业行列。过去,曾被人们看不起的下九流“杠业”,如今吸引了一只只凤凰到这里栖息落户。北京市殡葬管理处立足于提高全员素质,在科技振兴行业的人才战略下,从“育才、引才、用才、爱才”四个方面构建和实施“人才工程”,积极拓宽渠道,引进人才。通过组织调配、社会招聘、引进大学毕业生、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和聘请科技顾问等多种形式,广纳贤士。引进各类高学历人才近200名,与此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及全员素质提高。坚持采用技能教育、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每年举办计算机、财会、统计、人事管理、礼仪服务等培训班。95%以上的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并取得了单项合格证书,40%以上的职工成为规范服务先进个人,鼓励职工在岗参加函授学习,并从时间、资金方面给以支持,北京市殡葬全行业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由1994年的6%提高到2008年的49%,这些具有不同特长的各类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聪明才智。八宝山殡仪馆的技术人员集众多智慧,成功研制了国内先进的CH-93型自动程序控制火化炉,并通过部级鉴定,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在殡仪服务、管理体制的研究中,大量论文被中国殡葬协会和各级报刊选用,为首都殡葬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优化殡仪服务

殡葬行业属于特殊的服务性行业,随着社会进

;websitId=2netTypeId=2num=12direct=bzgk

2014事业单位考试申论范文:尊重基层

近日在基层调研,见闻乡村发展呈现的生动创造和蓬勃气象,令人感奋。只是,多位乡镇干部在倾心交谈之中都难掩一个共同的感慨:我们在基层苦些,累些,这都不扮弊搭算什么,只是期望社会对我们多些理解,少些抹黑。

翻翻媒体的报道,听听坊间的议论,看看部门的督查,我们或许以为,征地,拆迁,“被上楼”,“黑截访”,群体性事件,压力型维稳,都是基层干部惹的祸。其实,板子还不能仅仅打在他们身上。

倾听乡镇干部这番苦涩的感慨,我们应该警醒。它所埋怨的、诘问的,不仅是舆论监督,更有政策设计、考核制度和领导作风。

我们时时号召深入基层,贴近基层,其实,乡镇干部更需要的是认识基层,理解基层。我以为,更为根本的,是尊重基层,关心基层。

当一些政策实施难以被民众接受甚至激起民众的强烈反弹,我们在批评基层干部贯彻不力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这些政策的设计是否适应民众的需求?有没有考虑实际操作的问题?相关的实施细则是否配套?

当我们重复“上面的经都是好经”,“都是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的同时,有没有反思,是否也有上面的经就是代表卜袭部门利益、政府一厢情愿折腾基层的假经、歪经?如一些地方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乡村平坟复耕遭遇农民强烈抵制事件,所依据的不就是以“推进殡葬改革”名义下发的文件吗?

更有甚者,我们看到,为推进建设农村新社区、万亩现代农业园和土地规模经营户而动员农民大面积流转土地、住进高楼之际,一方面红头文件、领导讲话都是“一定要尊重群众自愿的原则”,另一方面又对基层干部下达硬性考核指标,定人,保量,限期,还有种种严苛的问责,和波及亲属的株连。你让基层干部何去何从?

当一些任务指标落实普遍受阻而强制推行又导致变形扭曲,我们在批评基层干部工作软散的同时,有没有反思,究竟是基层干部素质能力偏低,还是上级任务严重脱离实际?

一味地秉持GDP至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绩考核模式,就不免或是逼迫、或是诱导基层干部以形式主义应对官僚主义,以短期行为炮制形象工程。如一些贫困地区出现“扶强不扶弱”“扶富不扶贫”的异化现象,基层干部自然难辞其咎。

但是,他们也有苦衷:上级每年都要考核,完不成就要扣分。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即便花了钱也很难迅速脱贫,而扶贫资金投入后若不能很快产生效果,必然影响考核成绩。

当上上下下为落实“八项规定”狠刹公款吃喝而不少地方仍然有禁难止杜而不绝,我们在派出多路人马微服暗访甚至动员鼓励宾馆饭店服务人员有偿举报,有没有往深处思考:我们在公务接待方面有没有一个可操作可监督的标准?

就拿泰州因为“豪华宴请”造成“群众围堵事件”来说,一桌饭2000元左右,究竟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进而,如果不着力于深化资源分配、转移支付、公共预算和干部任用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八项规定”在基层又如何能收到厅拿长效?

当我们看到媒体监督曝光出来的基层干部贪污腐败、粗暴行政和违法乱纪等现象,便油然生出当官的都是“歪嘴和尚”的“脸谱化”印象,何妨再去读一读“最美基层干部”的新闻报道?

因公殉职年仅33岁藏乡干部菊美多吉、“森林卫士”樊渭、勇啃拆迁“硬骨头”的张国强……用奉献诠释忠诚,用平凡演绎最美,他们是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何妨再去听一听被免职引热议的芦山县副乡长杨成毅的朴实心声?新近在地震中因“作风不实”“擅离职守”被就地免职的杨成毅,“自从地震发生以来,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洗过一次澡,没吃到一顿大米饭。”

接到免职通知,不但不发牢骚,反而提出继续参与救灾工作的请求。“我接受这个处分,但我不后悔,我尽力了”, “官位子不要紧,只要能服务就好”。杨成毅们是我们更为熟悉的普通基层干部。

乡镇干部扎根于乡土,与乡亲们有着血脉的亲缘,服务于民众,又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白加黑,五加二,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红旗黄旗,一票否决,是他们肩上的压力。芝麻大的官,巴掌大的权,无限大的责任,是他们面对的困局。工作条件差,生活待遇低,任务特别繁重,提拔机会又少,是他们内心的焦虑。

直接呼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和日益强烈的权利伸张,直接求解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基层一线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是他们最难的考题。

“基层真苦,基层真累,基层真危险!”是外界对他们生存发展状况的简洁的评价。

理解基层,尊重基层,关心基层,就应还原基层干部的真实形象,加深对基层实际的了解,增进对他们工作的认同;就应关怀基层干部的进步成长,为他们从“压力型”的管理体制中解放出来创造良好环境;就应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素质,热诚地帮助他们转换发展理念,增强发展本领;就应做好基层干部的工作表率,像中央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的那样,率先“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基层干部放好样子,带出路子。

河南郸城殡葬改革:取缔“灵车”停售棺材

河南郸城殡葬改革:取缔“灵车”停售棺材

河南郸城殡葬改革:取缔“灵车”停售棺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种民俗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殡葬这件事情上,河南郸城殡葬改革:取缔“灵车”停售棺材。

河南郸城殡葬改革:取缔“灵车”停售棺材1

1月4日,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项名为“郸城县促进风俗和作风文明殡葬新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殡葬改革通知书,引起了网民的关注。

根据内文说,为进一步加强河南省殡葬管理,巩固殡葬改革成果,促进殡葬改革的持续稳定发展,按照《国务院葬管理条例》和《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县推进了关于迁徙习惯的文瞎尘明殡葬新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研究决定:从2022年1月开始,全县将开展棺材市场整治活动。

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稳步推进,有关工作内容现已通知如下:第一,从2022年1月开始,所有在商店经营的原棺材将停止销售;试运行长1.5米宽0.6米,板厚不低于6厘米。松柏材料价格不到2000元的骨灰盒;采用埋葬方式,没有坟墓深埋。禁止县内所有下葬工具“灵车”将被取缔。拒绝执行的,有关执法部门将予以调查处理。

“对棺材有限制吗?”,“灵车禁止后如何运送棺材?”一段时间以来,网民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禁止埋葬工具“灵车”的说法,当地一位居民说以前的棺材长2米多。大多数被埋葬的灵车是指在农村地区经常出现四轮汽车拉着棺材,通常由驾驶员驱动。

针对上述文件的内容,一名郸城县民政局办公室工作人员于1月6日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正在实施上述葬改革的通知。对于为什么要实行长1.5米宽0.6米的骨灰盒,该员工回答:“根据省上通知,现在所有葬改革都被火化了,这是为了减轻普通百姓负担。以前的大棺材价值超过10,000元人民币,而普通的八九千美元不便宜。”关于禁止灵车后如何运输棺材的问题,当地民政局尚未回答记者。

河南郸城县殡葬执法大队黄队长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上述意见是当拿答地于12月发布的。新计划将很快发布。“这是12月1日的初稿。我不知道如何转移它,然后我们将立即推出新的解决方案。”

河南郸城殡葬改革:取缔“灵车”停售棺材2

说起棺材,我们自然会想到死人,截至目前为止,可能我们还没有发现棺材还有其他什么用途,哪怕是没有用了的棺材,可能也不会用作其他木料,毕竟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与死人沾边的东西,还是有很多的忌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种民俗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殡葬这件事情上,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如果按照过去的传统,很多风俗在今天已经不太适合,所以各地也在推行新的殡葬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据红星新闻报道,1月4号的时候,网上流传的一份名为“郸城县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磨敏禅”的通知火了,根据通知中的介绍,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从2022年的元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棺木市场整治活动。

在这份通知中要求从2021年的元月1日起全县所有棺材铺停止销售,试运营长1.5米、宽0.6米、厚度不低于6公分、价格低于2000元的松柏材质骨灰盒,而且埋葬不留坟头、深埋骨灰盒。

另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县域内所有下葬工具包括灵车一律取缔。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对于销售棺材的限制都还好理解一些,但是对于取缔灵车的问题,很多网友就想不通了,虽然说现在已经是现代化的社会,但是毕竟骨灰也是死人身体的一部分,一般对这些东西的处理,民间还是有较多的忌讳,否则灵车早就不存在了。

既然有了疑问,自然也会有解答,据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上面的疑问终于被解开,而且网友还对这个县的做法表示支持,不过,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采用新规格的骨灰盒?

这是上面通知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其实在上面的通知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字眼,那就是规定了骨灰盒的价格不能高于2000元。这点可能城里人不知道,但是农村人应该很清楚。

关于这个问题,郸城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回答记者时表示,之所以对棺材作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如今殡葬改革已经全部实行火化,如果继续采用过去的大棺材,一口就是八九千上万,好的甚至要1万多。

为什么要取缔灵车?

这个是在通知中比较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但是根据郸城县殡葬执法大队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上面我们看到的那个方案只是一个初稿,不知道是如何传出来的,新的方案马上就会出台,这样所有的疑问就都解开了。让很多朋友想不到的,可能是郸城县的这个改革,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河南郸城殡葬改革:取缔“灵车”停售棺材3

1月4日,网上流传一份署名为“郸城县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殡葬改革通知,引发网友关注。

内文称,为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推进殡改工作持续稳固开展,依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县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自2022年元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棺木市场整治活动。

为确保此项工作稳妥推进,现将有关工作内容通知如下:一、自2022年元月1日起,所有棺材经营店铺经营的原棺材一律停止销售; 试运营长1.5米、宽0.6米,板厚不低于6公分,松柏材质,价格2000元以下的骨灰盒;采取不留坟头深埋的骨灰安葬方式。二、县域内所有下葬工具(灵车)届时一律取缔,拒不执行的,相关执法部门将予以查处。

上述两点内容一经披露,有网友称“对棺材都有限制了?”、“灵车取缔后棺材如何运送呢?”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

对于取缔下葬工具(灵车)的说法,郸城县当地一位居民表示,以前的棺材长达2米多,而下葬的灵车多指当地农村常出现的拉棺材的四轮机动车,通常由一个司机拉运。

针对上述文件内容,1月6日,郸城县民政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记者确认,上述殡葬改革的通知正在实行中,对于为何实行长1.5米、宽0.6米,价格2000元以下的骨灰盒,该工作人员回应称:“根据省上通知,现在殡葬改革全部实行火化,这样规定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以前的大棺材贵的高至1万多元,普通的八九千元,都不便宜。”对于取缔灵车后,棺材该如何运输的问题,当地民政局暂未回复记者。

河南郸城县殡葬执法大队黄队长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上述意见是当地12月出台,马上会有新方案出台,“那是12月1日的一份初稿,不知道怎么被转出去了,之后会有新的方案马上出台。”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